近期,受大范圍寒潮影響,我國北方地區進入冬季供暖高峰期,南方地區也因低溫雨雪天氣增加了電煤采購量。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透露,11月以來,全國煤炭產量和銷量實現雙增長。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新聞發言人張宏表示,近年來,我國建設了一大批大型現代化智能煤礦,已成為全國煤炭生產供應主體。國家相關部門推動煤炭上下游相關企業100%簽訂中長期合同,煤炭庫存增加較快,為今冬明春保供奠定了基礎。
大型煤炭企業保供政策執行到位,有力保障了國家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國家能源集團神東煤炭公司所屬的13座礦井、11座選煤廠,正開足馬力生產,并嚴格執行防凍措施,加大21個裝車站點監管力度。中煤集團11月初至今,累計生產商品煤1500多萬噸,發電40多億千瓦時。
在煤炭主產地內蒙古鄂爾多斯,大唐國源礦業龍王溝煤礦作為全國首批智能化礦山建設示范礦井之一,年產能已從1000萬噸提高到1200萬噸,井下單班生產人員不到80人。今年,該礦被內蒙古自治區首次列入保供煤礦名單。截至目前,該礦已完成產量1180萬噸,煤炭通過汽運發往準大電廠、國華二電廠等保供電廠,通過站臺和港口發往沿海沿線保供電廠。
據了解,今年鄂爾多斯全力推動煤炭產能釋放,累計新增復工煤礦46座,年增加產能9570萬噸。同時,該市將原有產能的80%、新增產能的100%納入協議保供范圍。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內蒙古、陜西、山西的442家重點煤礦產能利用率均超82%,較10月末增長0.6個百分點。
在煤炭有序釋放產能的背景下,運煤主干線的煤炭外運量也呈現良好勢頭。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理事長石瑛表示,大秦鐵路外運量目前已從10月的日均30萬噸恢復到100萬噸水平;截至11月底,浩吉鐵路已累計外運煤炭8000多萬噸,同比增長57%;環渤海港口庫存及沿海電廠終端庫存都處于相對安全水平。
目前,“兩湖一江”地區各電廠通過清理堆場、滿垛存放,以及開辟第二煤場等措施,確保電煤儲備量始終處于安全水平。 |